注射剂冻干研究溶液洁晶参数解决裂瓶应用

2025-05-23 17:09 沃德博森

在医药领域,无菌注射剂的冷冻干燥工艺正逐渐成为主流,因其能使产品性质更稳定、活性不易被破坏、水分低且保质期长,众多高端生物制品纷纷采用。但这一工艺并非完美无缺,部分产品在冻干过程中常受药物特性、玻璃瓶材质、工艺及设备等因素影响,出现玻璃瓶破裂或裂纹的现象。别小看这一问题,它可能带来严重后果,裂瓶的冻干注射剂易受外界水分和微生物污染,直接威胁产品质量与患者安全。


R-C.png

冻干注射剂裂瓶现象及危害
01

冻干注射制剂理想状态下,产品呈圆饼状粉末,表面饱满、颜色均一,管制瓶完整无损。然而现实中,受多种因素干扰,产品会出现诸如萎缩、变色、喷瓶、裂瓶等质量问题。一旦这些问题未解决就流入市场,安全隐患不容小觑。药物外观异常,如萎缩、变色、融化,暗示其内在属性如水分、有关物质等已改变;而管制玻璃瓶破裂或出现裂纹,会使瓶身密封性丧失,外部空气、水分和微生物乘虚而入,导致无菌项目、水分、有关物质、复溶性等指标不合格,用药安全无法保障。


更棘手的是,冷冻干燥后裂瓶产品检出率低。国内自动灯检机尚未普及,多数企业依靠人工灯检,明显裂纹尚可识别,细微裂纹却极易漏检。而且,有些细微裂纹在生产时未显现,经运输等外力碰撞才出现,医护人员使用时也难察觉,极大增加了市场用药安全风险。所以,解决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裂瓶问题刻不容缓。


冷冻干燥裂瓶原因深度剖析
02

常见裂瓶原因梳理

裂瓶原因繁杂,解决难度各异。像管制瓶质量欠佳、冷冻干燥工艺不合理、药液浓度过大、装量过多、设备性能不足等都是常见因素。低质量低硼硅管制玻璃瓶、设备板层温度分布不均等硬件问题相对好解决,更换玻璃瓶厂家、提升玻璃瓶质量并做好验证,或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与再确认,确保设备性能契合工艺要求,就能避免此类因素引发的裂瓶。但在生产高风险无菌注射剂时,应尽量减少低质量低硼硅玻璃瓶的使用。本文重点探讨产品物质本身性质及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裂瓶问题。


冷冻干燥过程裂瓶原理揭秘

冷冻干燥时,管制玻璃瓶破裂多集中在瓶底或瓶身。根本原因是溶液在冷冻某阶段突然大量结晶,分子剧烈运动引发膨胀,强大的膨胀力撑破瓶子。冻干产品预冻阶段一般不会裂瓶,而在升华升温过程中易出现。这是因为预冻降温速率过快、预冻时间和温度条件不足,致使溶液未被冷冻结实。不同浓度和性质的溶液,结晶温度点和时间点各有特点,多种成分混合的溶液,结晶情况更为复杂,甚至会改变原主要成分的结晶时段。若在结晶温度时段未完全结晶,升华阶段当温度再次升至该结晶温度点,瓶底先受热,底部结冰融化,未结晶部分就会大量二次结晶,最终导致裂瓶,这也是瓶底最易裂瓶的原因。所以,要从根源解决裂瓶问题,预冻阶段将溶液彻底预冻是关键。若预冻彻底,溶液充分冻结成冰,在适宜结晶温度充分结晶,不给二次结晶留机会,裂瓶几率自然大幅降低。一般来说,灌装量少、溶液浓度低的产品预冻快,冷冻时间短;而药液灌装量大、浓度高的溶液则较难彻底冷冻,需设置合适冷冻速率、降低预冻温度或延长预冻时间。
冷冻干燥过程裂瓶检测及解决手段
03

检测和解决办法总述

解决裂瓶问题,摸索出产品**冻干曲线至关重要。国内注射剂冷冻干燥法虽发展多年,但工艺技术摸索方式有待突破,多数仍基于冻干设备研究工艺曲线,难以触及物质实际属性,限制了产品技术难题的攻克。近年来,国内冷冻干燥领域逐步与国际接轨,设备企业仪器设备水平显著提升,但冷冻干燥参数科学检测方法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。目前先进且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冻干显微镜、DSC 差示扫描仪、X 射线衍射图谱仪等。下面结合物质本身性质及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裂瓶原因,与冷冻干燥主流数据和曲线摸索方法展开分析探讨。


冻干显微摸索法

冻干显微镜可快速模拟整个冻干过程,是一种先进仪器。科研人员持续改进其结构和技术参数,使观测到的冻干结构和测定的塌陷温度更接近冻干机实际生产情况,并取得显著成果。其原理与冻干机类似,配备高倍电子显微镜并与计算机连接,能直观、快速观察溶液从预冻、升华到干燥各阶段变化。通过设定预冻、升华和干燥的温度区间与时间,观察溶液结冰点、结晶点、结晶速率、完全结晶时段、崩塌温度等物理变化,可确定**结晶温度、完全结晶时段和崩塌温度。确定物质结晶温度和塌陷温度后,让样品在结晶完全结束后适当延长冷冻时间,进行 “养晶”,使物质结晶更彻底。摸索出参数后,在小试冻干设备上参照重现即可。该方法不仅能优化结晶时间解决裂瓶问题,还能避免产品在崩塌温度阶段升华导致塌陷,设定工艺时可提前避开崩塌温度,让产品升华完毕。


DSC差示扫描量热法

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可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,直观分析样品吸热和放热过程,精准测定物质结晶温度、共晶温度、玻璃化转换温度。溶液从液体冻结为固体过程中存在形态转变,冷冻至玻璃态时分子链不再运动,晶体无法形成。因此,需在共晶点温度后、玻璃化转换温度前使溶液完全结晶。利用 DSC 差示扫描仪检测玻璃化转换温度和共晶温度,依据分析结果,可在物质接近玻璃态前延长预冻时间、降低冷冻温度或采用退火工艺促进结晶。例如,某药物溶液玻璃化转换温度为 - 26℃,共晶点温度为 - 23℃,可在溶液转换为玻璃态前、共晶温度后选合适温度点充分结晶和 “养晶”,待结晶充分再进入升华阶段,大幅降低后期裂瓶几率。


冻干机小试法

在小试冻干机上进行冷冻干燥实验,通过观测预冻阶段制品温度判断溶液是否冻结结实。当制品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并长时间稳定,可认为溶液冷冻充分。比如,冻干机导热油温度设为 - 45℃,降温速率 2℃/min,预冻程序启动后,经多次实验发现,5 小时后制品温度稳定在 - 45℃且不再波动,可认定 6 小时以上预冻结束,甚至可适当增加养晶时间。

R-C (1).png

冷冻干燥过程中的裂瓶问题关乎药品质量与患者安全,通过深入分析原因,借助科学检测手段与合理解决方法,不断优化工艺,定能有效降低裂瓶发生率,推动注射剂冻干工艺迈向新高度,为医药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
图片


我们为您提供:国际展览咨询、国际展位预订、国际国内展位设计搭建、出国商务考察、行程安排、酒店预订、展品运输、展会现场推广等多方面相关的国内、国际展会多项特色服务。

———— / END / ————

图片

展会预订 联系我们

北京沃德博森国际商务展览有限公司


展会咨询:13001175921(同微信)


网址:http://www.worldboson.com

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天星街1号院11号楼13层

2月25日.gif


..


联系方式:


咨询电话:18519327600

电话:010-89353006

地址:北京房山区天星街1号院11号楼13层

邮箱:info@worldboson.com
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
添加微信


  • 联系方式*

  • 咨询内容